新华网北京8月19日专电 美国戴尔公司日前宣布召回410万块有起火风险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很多人由此担心自己也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潜在的致命燃烧装置,他们甚至担心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都有危险。
使用这类装置的相对风险到底有多大?美国《洛杉矶时报》近日给出的答案是:大于被闪电击中死亡的风险,但低于食物中毒死亡的风险。
美国化学学会负责人詹姆斯·考平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零风险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非常非常小。”
05
2006
09
锂电池起火几率大于被闪电击中?
05
2006
09
超真实的3D渲染人物头像
在forums.cgsociety.org我们看到了印尼雅加达Max Edwin Wahyudi用3ds max和ZBrush创作的韩国女性宋惠乔头像,不说你看得出这是电脑制作的吗?
作者表示宋惠乔是他最喜欢的女星,他让图片中的宋惠乔微笑是因为好玩,但这却成为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至于创作时间方面Edwin表示已经记不清花了多少时间,估计已经有3个月以上,单单等待渲染结果就花了好几周(每次渲染1800x1350分辨率的成品耗时15小时)。
05
2006
09
像素高就有靓画质吗?手机摄像头N大误区面面观
看看现在的手机市场,从造型上来说,滑盖、超薄算得上热门话题,而从功能上来说手机已经从单一的通信工具,逐渐向具有强劲多媒体性能的网络终端发展。而其中又属拍摄手机发展的最快。从第一款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产品7650开始,短短几年时间,号称具有专业数码相机能力的照相手机已经比比皆是。百万像素摄像头、光学变焦、ISO、白平衡等等这些我们以前只能在照相机领域看到的术语已经广泛出现在高端照相手机的产品介绍中。
笔者使用数码相机多年,虽说对专业的摄影技术并不算精通,但对一些与拍摄相关的关键性词语或指标还是有一定了解。面对时下市场中琳琅满目的照相手机,看着厂商铺天盖地神乎其神的宣传,笔者心中百感交集。手机摄像头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实用?娱乐?还只是人们四处炫耀的资本?这些所谓“专业级”的拍摄手机真的能让我们得到专业DC的体验吗?一大堆问号浮现在脑中。
05
2006
09
美国四大网络公司为政府提供网民搜索纪录
最新一期的美国《世界周刊》载文称,美国四大互联网公司Google、Yahoo、American Online 和Microsoft都保留完整的网民搜索纪录,并“依法”提供给美国的执法单位,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机会和威胁急遽升高。
当地媒体最近调查了这四家公司对隐私的保护政策,并得出如上发现。至于他们是不是经常提供,四大公司拒绝作答。
尽管关心个人隐私的美国各民权团体,近年不断呼吁国会立法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各大企业涉及消费者权益时,都有隐私权政策声明,让消费者放心,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文章说,在电脑、网络和手机无线通讯发达的e世代中,只要愿意,相关厂商或政府都可轻易掌握某人的行踪、生活习惯,甚至知道其内心的想法。这是有史以来因电子时代带来对人身隐私权空前侵犯的时代。